看了泵吸式揚塵顆粒物傳感器PM3003S的用戶又看了
虛擬號將在 180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
PM3003S基于光學散射原理,搭載工業級長壽命線性激光器,采用泵吸式采樣方式,牢固可靠的金屬結構,擁有全新塵源智能識別**技術,實現顆粒物PM1.0、PM2.5、PM10、TSP質量濃度的準確輸出。同時,兼容模擬信號輸出,客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標定。
應用價值
揚塵污染已經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揚塵監測與治理成為打贏藍天保衛戰重要的一環。為了保證揚塵監測數據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高性能的揚塵監測傳感器加上物聯網的加持,可以實時準確的將監測區域的環境質量數據上傳,實現揚塵污染的實時監測、精準治理。由于國家相關政策標準的實施,傳統的直流風扇采樣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標準要求,四方光電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敢于創新,研發出專門應用于揚塵監測領域的泵吸式揚塵顆粒物傳感器PM3003X。
產品特性
· 準確測量PM10,同時輸出PM1.0、PM2.5、TSP
· 全新技術塵源智能識別· 與β射線設備長期比對相關性R>0.9
· 能滿足室外環境溫度要求· 溫度校準補償,消除溫度影響
· 金屬結構,牢固可靠· 氣泵采樣,氣流穩定
· 工業級激光器,可靠性高· 體積小、便于安裝
· 兼容模擬信號輸出與串口輸出
應用領域
大氣網格化監測、道路揚塵在線監測、室外公共場所空氣質量監測
技術參數
檢測原理 | 光散射原理 |
檢測量程 | 0~1000μg/m3(可檢測到30㎎/m3) |
采樣流量 | 推薦采樣流量1L/min |
數據刷新頻率 | 1s |
檢測精度 | PM1.0:±10μg/m3 or ±10%讀數 |
PM2.5:±10μg/m3 or ±10%讀數 | |
PM10 :±15μg/m3 or ±15%讀數 | |
TSP:±20μg/m3or±20%讀數 | |
(25℃±2℃, 50±10%RH環境條件,采用與國站對標的溯源系統) | |
工作條件 | 30°C~70℃, 0~95%RH(非凝結) |
儲存條件 | -40°C~85°C, 0~95%RH(非凝結) |
工作電壓 | DC 5.0V±0.1V; 紋波<50mV |
工作電流 | <150mA |
待機電流 | <25mA |
信號輸出 | ① 原始模擬信號 |
② UART_TTL(3.3V) | |
產品尺寸 | W82*H40.2*D26.3(mm) |
暫無數據!
方案概述合作背景2023年5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指令》(EU2023/959)和《歐盟MRV法規》(EU2023/957)的最終修訂文本。從2025年開始在歐洲領海運營
2025-03-24
項目背景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方法是目前火電、水泥、鋼鐵、焦化等企業脫硝領域最為成熟有效的一種技術。在290℃至430℃的溫度區間以及催化劑的協同作用下,NOx與氨(NH3)會發生化學反應,將NOx
2025-03-25
項目背景合作背景在“雙碳"目標推動下,煤礦瓦斯(主要成分為甲烷)的減排與資源化利用成為能源環保領域的重要方向。乏風瓦斯發電技術通過摻混低濃度瓦斯與空氣或乏風,將甲烷濃度精準控制在1.0%~1
2025-04-03
項目背景合作背景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浪潮下,鋼鐵行業作為傳統高耗能、高排放領域,面臨著節能減排的重大壓力。近年來,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明確提出以及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鋼鐵企業被賦予了更高的
2025-04-10
2025年4月14日,武漢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正式發布了“2024年度武漢市環保產業百強企業”名單。憑借在環保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以及“誠信為本,品質為先,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四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榮膺登榜
4月1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 2025)在京圓滿落幕。作為行業領先的氣體分析儀器與系統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四方儀器以十年參展積淀,攜前沿技術與創新成果亮相展會,全方位展示環境監
四月,我國環保領域即將迎來兩場重大的行業盛典——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2025)和第26屆中國環博會。屆時,四方儀器將攜最新環境監測氣體傳感器模組及環境氣體監測綜合解決方案,先后在
在復雜的工業生產環境中,電氣設備的防爆功能至關重要。它如同一道堅固的防線,有效防止因電氣火花或高溫使自身成為點火源而引發的爆炸事故,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和企業財產不受損失。2014年,江蘇昆山某金屬制品公
1. 摩托車國五標準排放測試系統的需求與痛點我國是摩托車生產和使用大國,摩托車保有量約占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的20%。摩托車對高比功率輸出的需求以及缺乏精密的發動機結構和排氣后處理裝置,導致摩
一、氨的生產和主要用途氨是世界上生產及應用最廣泛的基礎化學品之一,目前全球年產量約2.5億噸,主要通過哈伯—博世法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全球產能集中在中、印、俄和美四國,其中中國產能居全球首位,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