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微孔分析儀的用戶又看了
虛擬號將在 180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
微孔分析儀
JW-BK122W型經濟型靜態比表面及微孔分析儀,JW***,完全繼承JW系列孔徑分析儀所有技術特點,自主獨特創新。該款儀器核心硬件全部采用國際先進品牌,配備有“二級吸附泵技術”及小量程壓力傳感器,配合微孔分析模型的準確應用,完全實現了微孔的精確分析,測試結果準確性、精確性、穩定性完全達到進口同類儀器水平,性價比極高,非常適合各大企事業單位納米粉體材料微孔、介孔、大孔的研發及生產檢測。
微孔分析儀性能參數:
儀器型號:JW-BK122W 微孔分析儀
原理方法:氣體吸附法,靜態容量法;
測試功能:等溫吸脫附曲線;單點、多點BET比表面積;Langmuir比表面積;外表面積(STSA);單點吸附總孔體積、平均孔徑;BJH介孔大孔孔容積及孔徑分布分析;t-plot法、as- plot法、DR法、MP法微孔常規分析;HK法、SF法微孔精確分析;平均粒徑估算; 特殊功能:NLDFT法孔徑分布分析;真密度精確測試;氣體吸附量、吸附熱測試;質量輸入法測試;
測試氣體:氮、氧、氫、氬、氪、二氧化碳、甲烷等;
測試范圍:比表面0.0005m2/g至無上限,孔徑3.5 ?-5000 ?;
孔體積測試范圍:0.0001cc/g至無上限;
重復精度:比表面積≤± 1.0%,孔徑≤0.2 ?;
測試效率:比表面積平均每樣30min;介孔、大孔分析平均每樣4-6小時;微孔分析平均每樣8-12小時;
分析站:2個測試位,可同位脫氣;
P0位:2個完全獨立P0站;
升降系統:2個樣品測試位原位設有2套獨立的升降系統,電動控制、自動控制,且互不干擾;
真空系統:多通路并聯抽真空系統,集裝式模塊化設計,真空抽速微調閥系統**技術,可在2-200ml/s范圍內自動調節;
真空泵:原裝進口機械真空泵及二級吸附泵**技術,極限真空達10-4Pa;
脫氣系統:同位、異位真空脫氣預處理系統模塊化設計。標配2套脫氣系統,2個獨立加熱包,2套獨立溫控表,均可程序升溫控制,升溫階數多達10階;
脫氣溫度:室溫—400℃,精度±1℃;
壓力傳感:原裝進口硅薄膜電容式雙壓力傳感器,1000 torr(133.3KPa)、10torr(1.333KPa),精度≤± 0.15%;
分壓范圍:10-6-0.998
壓力控制:平衡壓力智能控制法,壓力可控間隔<0.1KPa,吸附**壓力點可自動控制;
數據采集:以太網數據采集,采集速度快、精度高,兼容Windows 7/XP 32/64位系統;
微孔分析儀技術特點:
●兩個測試位可同時進行同位脫氣處理,脫氣效率高;
●儀器設有兩個異位脫氣站,分析站同時具有同位脫氣功能,人性化設計;**脫氣溫度400℃;
●多點BET比表面測試,30分鐘內可自動完成;
●采用液氮面控制綜合系統及軟件補償技術,確保整個測試過程中樣品室非均勻溫度場相對恒定,以確保分析的準確性,適合液氮、液氬、冰水等各種冷浴;
●引進國外先進恒溫夾技術,配備3L大容量真空玻璃內膽杜瓦瓶及防液氮揮發單元,保證實驗可持續進行72小時;
●自控可調式多通路并聯抽真空系統,內置式防飛濺單元,及“階梯式”防飛濺程序,有效防止超細微粉抽飛,完全避免儀器受到污染;
●自主研發JW二級吸附泵***技術,及原裝進口機械真空泵聯合使用,分析站、脫氣站極限壓力高達10-6,完全滿足0.7nm以上微孔分析;
(***號:201410319175.9)
●原裝進口1000torr、10torr不同大小量程壓力傳感聯合使用,壓力數據采集精度高、誤差小,完全滿足微孔精確分析;
●介孔微孔實驗過程中氮氣飽和蒸汽壓P0完全實時測試,同分析站并列進行;同時可采用大氣壓輸入法測P0;
●樣品脫氣系統設有冷阱裝置,可以有效去除樣品脫氣可能揮發出的水分、有害物質等雜質,避免真空系統受污染;
●儀器控制面板設有閥位控制指示燈,實驗者能更直觀清晰可見控制閥工作狀態,人性化設計;
●非定域密度函數理論NLDFT分析模型標準配置,達到國際**;
●HK、SF微孔分析模型應用準確,微孔分析技術國內**一家通過中國計量院計量認證;
●平衡壓力智能控制技術,樣品吸/脫附平衡壓力自動判斷及數據采集,等溫吸脫附曲線測試點數可自動控制;
●以太網數據采集及處理軟件,引導式操作,一套軟件可同時控制多臺儀器,可遠程控制;
微孔分析儀應用領域:
●催化劑材料:活性氧化鋁、分子篩、沸石等;
●環保領域:活性炭等吸附劑;
●納米材料:納米陶瓷粉體(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釔、氮化硅、 碳化硅等)、納米金屬粉體(銀粉、鐵粉、銅粉、鎢粉、鎳粉 等)、納米高分子材料、碳納米管等;
●煤礦行業:煤、礦石、巖石、頁巖氣、煤層氣等;
●其他材料:超細纖維、多孔織物、復合材料等。
微孔分析儀技術小貼士:
孔徑分布測試的解析:
多孔固體中孔道的形狀和大小,其是極不規則的,通常把它視作圓柱形而以其半徑來表示孔的大小。孔徑分布常與吸附劑的吸附能力和催化劑的活性有關。孔半徑在10nm以下的孔徑分布可用氣體吸附法測定,部分中孔和大孔的孔徑分布可用壓汞法測定
當孔徑的測量值很小時,通常用“A”(10的負十次方米)做單位(常用在吸附工藝中)。許多超細粉體材料的表面是不光滑的,甚至專門設計成多孔的,而且孔的尺寸大小、形狀、數量與它的某些性質有密切的關系,例如催化劑與吸附劑。因此測定粉體材料表面的孔容、孔徑分布具有重要的意義,所謂孔容、孔徑分布是指不同孔徑的孔容積隨孔徑尺寸的變化率。
國際上,一般把這些孔按尺寸大小分為三類:孔徑≤2nm為微孔,孔徑在2-50nm范圍為中孔,孔徑≥50nm為大孔,其中中孔具有*普遍的意義。
用氮吸附法測定中微孔孔徑分布是比較成熟而廣泛采用的方法,它是用氮吸附法測定BET比表面積的一種延伸,都是利用氮氣的等溫吸附特性曲線:在液氮溫度下,氮氣在固體表面的吸附量取決于氮氣的相對壓力(PP0),P為氮氣分壓,P0為液氮溫度下氮氣的飽和蒸汽壓;當PP0在0.05-0.35范圍內時,樣品吸附特性符合BET方程;當PP0≥0.4時,由于產生毛細凝聚現象,即氮氣開始在顆粒孔隙中發生凝聚,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可以測定孔容、孔徑分布。
暫無數據!
產品質量
售后服務
易用性
性價比